大家好,我是唐浩,今天都好嗎?
美國大選的法律戰出現新進展,川普與拜登也準備展開政府的過渡移交作業;此外,美股三大指數突然猛烈噴發,道瓊斯指數更飆破3萬點大關,創下歷史新高。這些現象背後,可能並不簡單。
所以,今天我們要來跟大家聚焦討論一個重點話題:
六大暴力超限戰 左派全力逼宮川普
好,美國大選的法律攻防戰,目前仍在激烈交火,也有了一些新進展,包括密歇根州、賓州與內華達州都已經認證當地的選舉結果,認定由拜登勝出;同時,北卡州也認證當地最後由川普勝出。
雖然目前這些主要進展看起來對川普陣營不太有利,不過,共和黨陣營也已經在賓州、密歇根州、喬治亞與內華達等四個州提出了十多項選舉訴訟案,部分案件已經上訴。此外,律師鮑威爾預告的「史詩級」訴訟案,目前也還沒正式提出。
而且,川普在24日這一天,轉推了一篇舊推文,上頭寫著「我沒認輸!」顯然,川普還會繼續奮戰下去。
但是,由於12月14日就是選舉人團投票日,而按照規定,各州的選舉訴訟必須在投票前6天、也就是12月8日前完成,所以剩下的時間已經不多,川普陣營會在這段期間做出甚麼重大反擊或「史詩級」訴訟?是我們接下來高度關注的焦點。
不過,我認為,還有一項很重要的焦點非常需要關注、但是卻經常被低估,就是「暴力」,各式各樣的暴力都在這次選舉當中傾巢而出,介入這場大選舞弊或大選政變。當然,會這樣說,是因為我個人是認為這場選舉背後有極左派的舞弊行動,如果您是拜登的支持者,還請您見諒。
不過,真正指揮、策動這場選舉舞弊或政變的關鍵人物,還不是拜登、賀錦麗他們,背後還有更大的極左派人物。這個我們先不多說。
大家知道,暴力向來是共產黨最重要的鬥爭武器與統治工具,看看中國、古巴、朝鮮的情況就知道。而在《共產黨宣言》的最後也表明了,「共產黨人不屑於隱瞞自己的觀點和意圖。他們公開宣布:他們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現存的社會制度才能達到。」
因此不管是過去的蘇共或現在的中共,最早都是靠著暴力鬥爭起家,但是蘇聯與中國的共產悲劇,也促使西方自由社會對共產黨相當反感與警戒,於是他們換了個招牌,改叫「社會主義」,同時拿掉暴力革命的口號,用長時間的滲透顛覆,來達成極左化、共產化的目標。
簡單說,共產主義是「暴力激進」,社會主義是「先緩進、再激進」。不過,在這次美國大選裡,我們雖然還沒看到激進的「暴力革命」,但是卻已經出現了各式各樣的另類暴力,在這次選戰裡被廣泛應用,等於是左派陣營發動了一場變相的「暴力革命」或者「暴力政變」。怎麼說呢?
在介紹這場暴力政變之前,我們先提醒大家,發動這場奪權政變的主角是哪些人,基本上就是我們過去提到的「華府利益共生體」,大致上有五大群體:
第一,華府政客,以左派人物為主,但右派也有,不分政黨。
第二,左派媒體,就是大家耳熟能詳的知名主流媒體。
第三,大型科技企業,以谷歌、推特、臉書、YouTube等社交媒體為主。
第四,商人,最著名的就是民主黨大金主索羅斯。
第五,民間組織,包括各種立場的社會運動團體與所謂的「事實查核(fact-check)」組織,以及比較激進的Antifa、BLM等組織。
好,這五大主角,在這次的大選舞弊爭議裡,動用了哪些隱晦的暴力手段呢?其實我們在上次直播節目有初步提到過,現在我們再進一步深入說明:
暴力一:黑幫暴力
黑幫暴力,簡單說,就是用黑幫常見的恐嚇、威脅、甚至身體暴力手段來脅迫受害者,服從要求或指令。這類案例,經常發生在各地官員與指控舞弊的吹哨者身上。
比方說,23日傍晚,負責政權移交工作的美國總務署(GSA)署長墨菲(Emily Murphy)寫信正式通知拜登,請拜登可以開始使用總統交接的相關資源。不過在這封信中,墨菲向拜登表明,她自己與家人,甚至是她的寵物都受到各式各樣的安全威脅,這些威脅來自網絡、電話與郵件。
此外,在密歇根州,拒絕認證選舉結果的共和黨檢票員辛克(Norm Shinkle),也透露他與家人不但遭受一連串的匿名電話恐嚇,夜裡還有二、三十人出現在他家的草坪上進行威脅騷擾。
就連日前出面指證賓州郵政局長下令竄改郵戳日期的吹哨者霍普金斯(Richard Hopkins),也遭到聯邦特工的恐嚇威脅,特工還恐嚇霍普金斯說,他們這幫人背後「有參議員參與、有司法部參與」,想藉此恐嚇他改口,撤回指控。
不但如此,知名律師伍德也在24日發出推文示警,他說極端組織Antifa揚言,如果在這個星期天、也就是29日前,川普不宣布認輸的話,他們Antifa就要在保守派的地區發動封街行動,並且還強調他們「持有武器」。
這裡只是簡單舉了幾個例子,相信還有更多的黑幫式暴力行為,在全美各地出現。
暴力二:科技暴力
科技暴力,顧名思義,就是通過高科技的手段,強行介入干預這次的大選結果。說到案例,相信大家一定會先想到電子投票機的舞弊干預,包括Dominion、Smartmatic、Scytl等公司的投票系統,都被指控干預這次的選舉計票,涉嫌竄改選票、轉移選票,讓拜登的得票數一夕翻盤。
另外一項科技暴力,就是大家耳熟能詳的社交媒體,包括臉書、推特、YouTube甚至是搜尋網站谷歌等。這些大科技公司,在這次大選裡罕見地發動大規模的言論審查,表面說是審查、過濾不實的選舉信息,但實際上他們過濾的、刪除的都是不利於拜登陣營的消息與各種選舉舞弊的質疑。
像杭特拜登涉嫌與中共往來的醜聞爆發後,社交媒體全面封鎖言論,推特還因此封鎖了爆料媒體《紐約郵報》的帳號,揚言除非《紐約郵報》刪除不利拜登的報導,否則不解封帳號。
推特如此囂張的行徑,已經是公然箝制言論自由、公然挑戰憲法保障的公民權利。至於臉書、YouTube等等,也都出現程度不等的封鎖言論、言論審查情況。社交媒體通過科技暴力的使用,搖身變成思想警察,清洗網絡言論,全力為左派陣營助選。
暴力三:行政暴力
行政暴力的意思是,左派陣營控制的各級政府機關人員,通過他們手中各式各樣的行政權力,介入影響這次的大選結果。
比方說,律師鮑威爾曾經公開批評,中情局長與聯邦調查局長都早已知道投票機有問題,也看到選舉舞弊的相關證據,但是他們卻知情不報,一直不作為,沒有介入調查,懷疑背後動機並不單純。
還有一項很主要的行政暴力,就是許多民主黨主政的州,強力推行郵寄選票,最終導致現在的郵寄選票出現嚴重爭議。
當然,使用郵寄投票的方式,是有防範疫情傳播的考量,這一點無可厚非,但是許多州這次推動郵寄選票非常不嚴謹,沒有更新選民名冊,而且浮濫地濫發選票,有不少人收到多張選票,就連死去的人、沒有登記要投票的人、甚至非公民的人也都收到選票。
此外,許多州還下令不必核對選民身份,甚至下令竄改郵戳日期,讓遲到的選票「起死回生」,變成有效票。這些舉措都屬於政府各級官員,運用手中的行政力量,強行干預大選的暴力手段。
中場休息
好,在介紹下一項暴力之前,我們先帶您來看一張圖片,休息一下。大家知道,這個星期四就是西方的感恩節,而再過一個月左右,就是聖誕節了。
而知名律師伍德在推特上發出一張圖,是Snoopy跟他的主人查理‧布朗的圖片。Snoopy說,不對,查理‧布朗說,「親愛的主啊,這個聖誕節,我唯一的願望就是希望我的國家可以回到您的身邊。」
這段對白可以說是意味深遠,除了反映傳統美國人對神的虔誠信仰之外,伍德可能也想藉此傳達,希望美國不要落入「反神」的社會主義與共產主義手中,繼續守住傳統的美國價值與立國精神。
好,再來看第四項暴力
暴力四:司法暴力。
司法暴力,簡單說,就是位居司法機關或律師事務所的左派陣營人馬,運用各種司法相關手段,來介入選舉,或阻止川普陣營追查選舉舞弊或提出訴訟案。
比方說,搖擺州賓州的最高法院,稍早同意郵寄選票的最晚接受日期可以延長三天,但這項舉措隨即被知名檢察官斯塔爾(Ken Starr)指出是「違憲行為」,因為只有州的立法機關才有權決定選舉日期,司法權不能逾越立法權。
此外,川普陣營還有不少訴訟被法院駁回,這一點,我們不知道有多少案件是因為「證據不足」而被駁回,有多少案件是因為「政治考量」而被駁回,畢竟司法暴力這一環是非常隱晦而且專業,外界並不容易看穿。
此外,還有律師加入川普陣營後,遭到其他律師事務所的騷擾與恐嚇,遭到生命上與經濟上的威脅。這些手段,都屬於司法暴力的體現。
暴力五:媒體暴力
媒體暴力,應該不需要多解釋,因為大家幾乎每天都會看到、遇到左派媒體對川普陣營的種種暴力與霸凌。媒體暴力在這次大選裡被應用的最為廣泛,大致上可以分為幾種類型:
第一,攻擊川普,壓制選情。在大選投票前,幾乎每天都可以看到左派媒體公布各式各樣的民調數據,都是拜登遙遙領先川普,領先幅度甚至達到兩位數,但最後開票結果,雙方差距卻只有3%左右,而且這個3%,還是經過舞弊、操縱過的結果。
第二,引導輿論,轉移焦點。選前,當拜登家族醜聞曝光後,左派媒體幾乎全部視而不見,完全不吱聲。選後,當外界質疑選舉可能涉及舞弊,左派媒體又紛紛傾巢而出,宣稱一切指控都是「毫無根據」、「缺乏證據」,藉此消滅一切質疑拜登勝選的雜音。
第三,自主封王,強行奪權。儘管大選爭議不斷,開票速度也遲緩,但早在11月7日,左派媒體們就高調宣稱拜登勝選,拜登也隨即宣稱自己當選,引發高度爭議。
但是請注意,這個時候,不但全國選票還沒開完,還有多項選舉訴訟已經登場,但媒體已經強行上演「封王秀」,為拜登披袍加冕,堪稱「世紀奇觀」。媒體這種完全無視憲政程序、無視民主法治的粗暴舉措,本質上就是一場「假選舉、真奪權」的政變行動。
第四,幫川普認輸,打擊川普支持者。大選後,包括CNN等左派媒體就不斷以匿名消息的方式,製作一系列「川普考慮認輸」、「家人勸川普認輸」的不可靠消息,甚至還有伊萬卡勸川普認輸、自己要出來選總統的誇張消息。這些消息,後來都被當事人否認。
其實,了解川普個性的人都知道,他從來不輕易認輸,特別是對於捍衛他熱愛的國家,他更是寸土不讓。
第五,施壓逼宮,分化川普陣營。從大選過後,左派媒體就不斷釋出共和黨內部、或者川普陣營內部,有人想要勸川普認輸,或者有人反對川普連任的消息。
就連當年以報導「水門案」一炮而紅的老記者伯恩斯坦(Carl Berstein),最近也跳出宣稱共和黨內部有21名參議員,是「永不支持川普」的人。結果被點名的多位參議員,隨即出面駁斥,批評伯恩斯坦「不知道自己在說甚麼」。
其實,這類報導都是用來分化川普陣營內部,讓內部彼此不信任的輿論武器,同時也是典型的共產黨的鬥爭伎倆,先「挑撥離間」,再「分而破之」。
好,看到這裡,您大概也明白了這次美國大選,媒體祭出的暴力鬥爭手段有多麼廣泛,再加上社交媒體的聯手配合,讓這些傳統與非傳統媒體幾乎壟斷了絕大部分的言論市場,並且將這些一言堂的偏頗言論,向海外各地輸出,靠著這些大媒體過往的名氣,向世界各地擴大媒體暴力的影響範圍。
待釐清:經濟暴力
其實還有一項比較詭譎的力量,是經濟。就在美國總務署通知拜登準備進行政府移交工作後,隔天,也就是24日,美股開盤後,三大指數一路飆漲,道瓊斯指數還首度突破三萬點大關,創下歷史新高。
這次美股噴發大漲,背後固然跟過去兩天,疫苗研發出現樂觀進展、帶動醫療類股大漲有關,但是這個漲幅太過猛烈,漲勢涵蓋了三大指數,而且又發生在拜登可以開始移交政府之後,讓人不禁懷疑,背後是不是有政治力量介入操作?
或者說準確點,這次美股暴漲背後,是不是有左派的大量資金進入買盤,撐高股市,好營造拜登即將上任、美國經濟前景一片大好,所以股市上演慶祝行情的氣氛?同時也想藉此打擊川普的士氣、向川普逼宮,同時引導美國人民、甚至全球人民誤以為「美國有拜登、經濟會更好」?
這一點,我們目前還無法釐清內幕。當然,經濟好、股市漲、大家有錢賺,是好事,只是,這次股市猛漲是長期經濟向好的真相,還是為了政治鬥爭而人工打造的鏡花水月?還有待未來觀察。
當然,如果再對應到我們前面提到的「華府利益共生體」,大家可以發現,這五大角色,在這次的大選舞弊當中,都各自扮演著重要角色,都使用不同的暴力手段,參與這場「大選政變」。所以,如果有左派金主拋出大量資金,買股票為拜登「造市」,應該也不讓人意外。
好,以上是我的個人觀察,我必須強調,我是站在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