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影片列表
影片讀取中
Loading
近期影片
影片讀取中
Loading
滅紅軍剿日寇 天爐戰神薛嶽 【2021.04.09】
二戰結束後,美國總統杜魯門為做出特殊貢獻的英雄們頒發「自由勳章」。其中一枚勳章發給了一位中國人,表彰他在抗日戰爭中的輝煌功績。
這位國民軍將領叫薛嶽,他在長沙跟日軍打了三仗。不但三次全部獲勝,而且殲滅了27萬日軍。在抗日戰爭中,他是殲滅日軍最多的將領,被稱為「天爐戰神」
1896年出生的薛嶽,原名叫薛仰嶽,是敬仰民族英雄岳飛的意思。他12歲時在黃埔陸軍小學學習軍事教育,那時,薛嶽接觸到了孫中山的思想。他認識到只有進行國民革命,才能推翻滿清政府的腐朽統治,中華民族才有復興的希望。所以他決心效法岳飛,救國救民。薛嶽畢業後,加入了孫中山的同盟會,開始了軍旅生涯。
薛嶽曾在北伐期間當過軍長。國共合作失敗後,他又奉命追剿紅軍。當然,中共在自己的宣傳中,它不會說是被打得四處逃竄。它有一個非常動聽的名字——「2萬5000里長征」,自稱是「戰略轉移」。
其實哪裏是什麼長征,就是逃跑。如果真是它說的什麼戰略轉移,用得著轉移2萬5000里嗎?還不是被打的四處逃竄,一會跑到這,一會跑到那,東躲西藏的。
薛嶽帶領部隊,擊敗了紅軍的絕大部分主力。當時中共紅軍是一路跑,薛嶽帶部隊是一路追。把原來有近9萬人的紅軍,打得最後只剩3萬左右。因此,薛嶽是當時紅軍最畏懼的將領之一。
抗日戰爭爆發後,1938年,薛嶽帶領部隊取得的一次重要勝利是江西萬家嶺戰役。日軍101和106師團的上萬人全部被殲滅。這一戰,爲武漢撤守爭取了重要時間。其後,薛嶽和部下在長沙跟日軍進行了長期周旋。
日軍佔領武漢後,計畫進攻長沙,然後逼進重慶。1939年9月到1941年底的兩年多時間,日軍曾三次進攻長沙,都以失敗告終。
第一次長沙之戰是在1939年9月。日軍第11軍司令官岡村寧次指揮10多萬人,進攻長沙,企圖打通中國西南門戶。身爲國軍第9戰區代司令的薛嶽,看準了日軍急躁的心理。他指揮20多萬士兵,利用山嶽江河有利地形分散日軍,並把日軍引向江西、湖南的崇山峻嶺, 再切斷日軍的補給線。然後薛嶽又指揮主力部隊包圍了日軍,打得日軍損失慘重,不得不退出戰場。
第二次長沙之戰,日軍是由剛任第11軍司令的阿南惟幾中將指揮。他調動了全軍六成以上的兵力,試圖利用強大的火力優勢,從正面強行進攻長沙。
1941年9月18日,日軍主力直撲長沙外圍。薛嶽仍然採取誘敵深入的方法,不跟日軍硬碰硬,儘量把日軍引向湖南的崇山峻嶺。
薛嶽的部隊一個接着一個,在長沙外圍與日軍周旋。日軍始終被牽着鼻子走,分散了進攻長沙的兵力,一直攻不下來。而國軍第6戰區司令陳誠抓住戰機,調集主力,全力攻打宜昌。
宜昌的戰略地位非常重要,它可以威脅到重慶,又能切斷兩湖糧倉與大後方的聯繫。所以日本也想攻佔宜昌,調集了在湖南的日軍,全力撲向宜昌。
薛嶽這時及時抓住戰機,指揮長沙外圍的6個軍同時發動襲擊。他命令北岸的第4軍、第20軍、第58軍南渡汨羅江,對日軍南北夾擊,又一次打得日軍損失慘重 。
第二次長沙勝利後, 薛嶽總結了兩次日軍進攻長沙的得失,自創了「天爐戰法」。第三次的長沙之戰,薛嶽先調遣士兵往四方撤,讓敵軍長驅直入。
日軍完全中了薛嶽的策略,認為拿下長沙已是十拿九穩,就搶先回報日軍總部,宣佈已攻克長沙。日本立刻在國內發佈新聞,並舉國慶祝攻下長沙,覺得已經洗去了先前失敗的恥辱。
沒想到,部隊長驅直入後,卻被國軍攔腰截斷,分著段的打,最後再一舉包圍擊敗。國民黨軍隊又一次大獲全勝,薛嶽將軍也被日軍稱為「長沙之虎」。
三次長沙大捷,使日軍在兩年多的時間中,不敢再對長沙發動任何攻擊。當時雖然國民黨軍隊實力跟日軍比差的很遠,但是薛嶽頑強作戰,激發了全軍的抗敵意志,創造長沙的三次勝利 。
上傳日期:
Apr 13, 2021